第25屆B74/高鵬等

「杜鵑花源」記-第25屆同學在臺大之流金歲月

[文/高鵬,陳淑美]

陶淵明描寫的桃花源,除了美景天成外,更因為裡面的人心美,所以才成為人間樂土。民國74年,來自全國各地和馬來西亞、韓國等僑居地的50位年輕人,首次在臺大圖書館學系的教室相遇。而臺大校園遍植杜鵑花樹.每年三月至四月間,盛開的杜鵑花陪伴這些年輕人穿梭於古色古香的校舍之間,彷彿置身於桃花源記中的環境,老師們亦如同桃花源記描述的純樸居民,以豐富知識欣然款待年輕人們.因此他們就如同進入桃花源的漁人,在臺大校園中享受美好的求學生涯。四年光陰於浩瀚的時間長流中極為短暫,但大家皆無法忘懷這一段流金歲月,簡直就是桃花源的翻版,只是花種有異,故以「杜鵑花源」記為題,撰文分享民國74年到78年一群年輕人的大學之旅,同時亦對人美心也美的恩師們表達由衷感謝。

圖書館學系於此期間的專兼任老師包括沈寶環、周駿富、胡述兆、李德竹、吳明德、盧秀菊、鄭雪玫、潘美月、莊芳榮、范承源、蔡明月等學者,皆為圖書館界的巨擘名師或一時之選。在眾多恩師們的春風化雨中,同學們課業表現還算不錯,所以老師們對本班也有很高的期許。沈、周、胡等三位老師的鄉音比較重,同學們藉此增加不同省份的「聽話」能力,也算是求學期間的另外一種收獲。由於沈老師經常往返美國,所以他在課堂上會不定期的贈送國外帶回之糖果,此為大家出席率頗高的原因之一,而這種上課吃糖的甜蜜蜜感覺到現在都還有人津津樂道。周老師則以嚴格的教學規則著稱,如同中國編目規則般一絲不苟,帶給歷屆圖書館學系子民們莫大的壓力。大家猶記得老師對製作目錄卡片的要求到鉅細靡遺之地步,特別是標點符號,錯一個就扣五分;現在自動化系統已經自動產生適當的標點符號,學弟妹們就再也無從體會標點符號竟然會造成每個人心靈的恐佈情景。莊老師講授的中文參考資料亦帶給我們很大的挑戰,老師也很會分辨出每個人作業中原創或抄襲程度,所以某些同學偶爾因私生活忙碌而用「抄錄編目」方式繳交作業,若沒有被發現時的欣喜指數絕對破表。吳老師一直把系上的全部同學當成兄弟姐妹般,我們除了從他的授課中得到實用的專業知識外,也培養出樂觀進取的正向人生觀和熱愛運動之習慣。老師經常帶領著當時的學長姐、我們與學弟妹勤打壘球,兼及鼓勵參加其他球類運動的好手們,例如桌球、排球和籃球等等。由於吳老師帶動了系上勤於練球與參加比賽的風潮,所以系上每年參加大圖杯(五所大專校院圖書館學系的運動會)球類競賽,皆有優良成績,老師亦慷慨解囊請選手和啦啦隊員們大吃一頓。當時的許多選手們於今日回想起來,仍然對老師的熱情而滿懷感恩,包括張義、蔡振吉、王亞立、簡比倫、趙湘瑋等上下屆的系友和本班許多同學。

我們這一屆50位同學,女生有44位,男生有6位;大家都能夠和諧相處,維持清純友誼,所以也就沒有班對。大一的首任班代則是同學們以「外貌協會」標準就一致通過選出的張文熙,他現在仍然是身價直直漲的黃金單身漢。大一班上的女生們非常重視進入大學的新生聯誼活動,為了這個活動的烹飪大賽而集體翹國文課去買菜準備大顯身手,結果國文老師當天上課時就直接放話要大開殺戒,當掉這些還在外面採買的同學們,使她們於忐忒不安之際,當天晚上無法全力以赴,唯獨張文熙充分利用女生們以生命危險買回的食材,掌廚製作出「四海一家」酸辣湯令大家讚不絕口,回味無窮。陳玫君是大家印象深刻的同學之一,她酷愛留短髮,熱衷學習法文,所以也是施蘭芳老師的高徒,經常有著標新立異的想法。大三時候的視聽資料課程,每一組都要拍攝短片和發表,陳玫君這一組的短片在播放時因為太前衛,所以多數人皆看不懂,吳老師卻給她們這一組很高的分數。事後證明吳老師是伯樂,陳玫君當然就是那匹千里馬;因為最近Discovery頻道播放一齣關於特異功能的節目,就是陳玫君執導,所以老師獨具慧眼的功力令人折服。

除了影劇界的大導演外,本班同學在圖書館界者為數不少,並且已成為各圖書館的中流砥柱,每天勞心勞力,廢寢忘食,終於不負老師們於當年的期待。此外,各行各業亦有很多本屆輸出的鉅子,為本系發光發熱。呂綺芬是一位外向活潑的奇女子,現在繼承家業而成為高雄油漆業界的領頭羊,也是得利塗料在南部最敬重的對手。林佳儀被膩稱為"小狗",她和陳淑美是snoopy的粉絲,前者是高雄某銀行重量級主管(擁有專屬配車),後者是檔案局的靈魂人物。黃金單身漢張文熙更「位」高一籌,擔任陳淑美之長官,兩人為全國檔案界的未來發展而胼手胝足,據說也是經常廢寢忘食。座號1號的彭先廷於畢業後朝補教人生發展,並且將其觸角延伸到四川,現在已是兩岸間讓同業聞風喪膽的「補教天王」。「國樂王子」杜元動的“吹笙”口技一流,只要經過活動中心聽到“笙音”,我們就會胡亂的拍手叫好以示支持,畢業後則在直銷業闖蕩,是業界響噹噹的「杜總」。「本土一哥」陳育民來自臺中龍井鄉,號稱本班的local king,英文功力可是一點都不輸老外;大一拿「書卷獎」的他,在班上同學的人情攻勢下,放棄轉系的大好機會,和我們一起耕讀玩耍了四年,現在擔任立榮公司松山機場的站長,即將擠進張榮發先生的權力核心陣容,有望成為航空業的鉅子。馬來西亞僑生謝志傑是我們班的省話一哥,行事風格極為低調,即使一起討論功課也總是三言兩語,已返回僑居地貢獻所學。筆者、育民、美玲與淑美等人於某日下班後窩在「吉野家」為本篇文章尋找廿餘年前的素材,許多往事遂一一浮現而歷歷在目,惟限於篇幅,僅能抽取一二記之,對於其他同學於求學期間之軼聞趣事,以及現在的豐功偉業,必須容後良機再度降臨時,再予以補述,務請尚未躍然於紙面上的英雄英雌們諒察。

每個人於大學四年的黃金時光中皆有許多夢想,在畢業後或能實現,或者期望成空。晚唐詩人杜牧的「不寢」告訴大家真正該追求的不是名與利,那麼該是什麼呢?筆者淺見,或許是自信熱忱與健康平安,則就會有無限宽廣的路。文末要特別感謝育民、文熙、美玲與淑美等同學發揮超強的記憶力,以及比倫學弟提供許多精彩照片,你們是本篇回憶短文的最大功臣。

 

廿年前,吳老師帶著本屆和前後屆的同學們南征北討而獲得許多球類運動之獎盃 / 第廿八屆簡比倫提供

民國78年畢業之際,適逢對岸六四天安門事件,所以校園中到處都是反映此事件之白布條,應該是臺大迄今舉辦過畢業典禮中很特殊的校園景觀。/ 第廿八屆簡比倫提供

分類: 系友感言,標籤: , , , , , , , , , , , , , , , , , , , , , , 。這篇內容的永久連結